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及未来变化方向,含准备金率优惠政策解析?
<{股票配资}>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及未来变化方向,含准备金率优惠政策解析?{股票配资}>
存款准备金作为控制信贷供给的工具,在信贷总量更多受需求约束的变化下,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的效果将下降。同时,新的货币政策框架着重引导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换,存款准备金制度用于调控总量的必要性也在下降。因此,未来存款准备金工具可能更多发挥结构调整、流动性调节等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及未来变化方向,含准备金率优惠政策解析?,相应存款准备金制度可能也将向上述方向变化。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可能变化方向
1.增加准备金率优惠政策
2019年,人民银行构建了“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其中“三档”即对大、中、小型银行设置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两优”即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比例考核”政策两项优惠,对于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实施0.5-1.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优惠。“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框架,发挥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结构调整的作用,完善了信贷供给结构,并增强了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当前,货币政策仍然兼顾结构优化的功能,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不过主要依靠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未来,可以考虑在相关领域纳入优惠政策,实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合力,提高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的效能。同时,考虑到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较高(截至2024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合计6.3万亿元),通过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额外降准置换部分到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能够缓解银行资金压力,或帮助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顺利退出。
2.存款准备金率突破5%的“隐形下限”

尽管人民银行的流动性投放工具日趋丰富,但降准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降准是银行体系获取长期低成本资金的主要途径,在银行净息差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降准是投放流动性的较优选项。另一方面,其他流动性投放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和MLF,操作对象是一级交易商,中小银行无法直接获取流动性,因此中小银行对于存款的竞争更为激烈,而降准面向所有存款性金融机构,能够满足中小银行的资金需求,缓解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所以,未来继续实施降准仍有较强的必要性。但是目前大、中、小型银行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分别降至8%、6%、5%,其中小型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外界猜测的“合意水平”,自2021年后再未下调,5%也因此成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隐形下限”。不过参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美联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0,欧洲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英国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0,日本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于1%),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更加灵活,5%并非不可突破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限。同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已经显著增强,且面临巴塞尔协议、人民银行流动性监管指标等限制,存款准备金率的进一步下降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有限。因此,未来可以考虑淡化存款准备金率下限的概念,降准时同步降低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存款准备金工具更好地发挥流动性调节作用。不过,维持一定水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人民银行执行“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的前提,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低,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可能也要适时改变。
3.存款准备金的缴纳基数引入“豁免额”
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即使突破隐形下限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实际可下调幅度也有限。因此,为更大程度发挥降准释放低成本流动性的优势,并摆脱存款准备金率下行空间较低的限制,缩减存款准备金的缴纳基数可能会成为未来的选择之一。较为可行的方法是为需要缴纳准备金的存款设置“豁免额”,仅对超出“豁免额”部分的存款征收法定准备金。采取“豁免额”的形式,不仅能够释放部分被冻结的流动性,还能减轻存款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支付及管理准备金的压力。
4.优化存款准备金的付息机制
为弥补商业银行因缴纳存款准备金而损失的利息收益,各国央行一般会对存款准备金付息。人民银行自1985年开始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期间结合货币政策目标及市场利率变化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至2008年11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降至1.62%后再未改变、至2020年4月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至0.35%后再未改变。目前,广谱利率较2008年已显著下降,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仍维持在1.62%,与政策利率发生倒挂,若后续政策利率继续下降,人民银行自身“存贷利差”或将转负。因此,人民银行可能会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适度下调。另外,人民银行在2020年4月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至与活期存款相同的利率水平,以此消除商业银行资金套利行为,并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促进资金向信贷领域流动。但目前信贷需求较弱,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影响信贷资金供给的作用下降,同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及人民银行对流动性的调节能力已显著提高,资金在超额存款准备金账户淤积的现象鲜有发生。因此,可以弱化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的影响,转而强调其作为人民银行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人民银行为市场基准利率DR007设置了一条利率走廊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其中作为上限的SLF利率由7天逆回购利率固定加点形成存款准备金制度效果及未来变化方向,含准备金率优惠政策解析?,较为稳定;而作为下限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固定利率,在利率上行周期会导致利率走廊拓宽,而在利率下行周期会导致利率走廊缩窄。因此,为增加利率走廊宽度的稳定性,人民银行可能会优化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确定方式,将固定利率改为政策利率减点的模式。由于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不排除调整后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超过0.35%,以阻止市场基准利率向下过度波动。









